改革開放以來,內蒙古自治區經濟保持了較長時間的平穩快速發展。其中,蒙古包式建 筑藝術和蒙古族傳統圖案在營造草原文化氛圍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也有了許多成功的經 驗,為草原文化大設做出了貢獻。同時也出現了一些違背蒙古民族文化傳統和現代設計 理念的設計失誤,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對傳統蒙古包的裝飾特征缺乏深入的了解和系統 分析。本文試圖通過民俗學、設計學、圖案的視角,對傳統蒙古包的結構裝飾及圖案運用進 行初步歸納。
1、傳統蒙古包內部裝飾色彩特征
傳統蒙古包內部裝飾色彩具有自己獨特的風格,特別是不同色彩的精神內涵及運用,包 含著濃郁的民族文化涵。主要以大面積的圍氈為底色,網紋結構的圍壁和其上的皮釘都不做色彩的修飾,整體呈現毛氈的材質和原色。蒙古包內高度低,一般成年人不能站立,成年 人坐姿狀態下平視目光所及主要是毛氈的大片底色。蒙古高原冬季嚴寒,人們渴望溫暖和光 明,柔軟的毛氈和溫和的乳白色系迎合丁蒙古族對于溫暖的心理訴求。同時,色調一致的網 紋結構和圍氈,減少了色彩的層次,使狹小的空間在視覺上有擴大的感覺。蒙古包內部的次 級裝飾色彩主要是紅色。柱的顏色多為紅色襯底,中間穿插其它顏色的龍風、云紋等圖案。 室內家具底色也多以紅色為主,這就造成蒙古包內總體色調為乳白底,紅色作為裝飾色,鮮 艷熱烈,突出重點。
2、傳統蒙古包內部結構裝飾特征
(1)向心構圖
在蒙古包圍壁以上的圓錐形空間中,天窗與頂桿連接渾然天成,呈日月射光狀,形成向 心的空間構成,完美表達了薩滿教尚圓、尚日月的原始審美心理。蒙古薩滿的祈禱詞曰:“上 有九十九尊騰格里天神,為首者是蒙客騰格里。意為永恒的天神,常譯作“長生天”蒙古族認為草原萬物都是長生天賜予的,蒙古包的天窗是牧人與長生天溝通的通道。正是由 于蒙古歷史和薩滿教對天窗的神化與重視,使得蒙古包內部裝飾形成以天窗為中心的向心裝飾構成。
在蒙古包地面到圍壁上端的環形空間中以火撐為中心,向心組織空間和擺放陳設家具。 不僅在空間關系上與天窗和頂桿對應,而且在精神內涵上也有呼應,蒙古人一向崇拜火,火 代表著溫暖,與天窗代表的太陽一樣,是蒙古民族原始的圖騰,為蒙古人帶來吉祥幸福。
在這兩個空間中,立柱作為支撐構件,形成整個室內空間縱向的中心軸,在視覺上起到 聯系、溝通、過度作用,使上下兩層空間完美銜接,渾然一體。
(2)同心圓
在蒙古包內,以灶火為中心形成一個半球形空間。在這個空間中,天窗是最頂部的一組 同心圓,其次,頂桿與圍壁的交界線”呼希格“形成了蒙古包空間中部環繞的另一個圓,地 面是底部的圓,這三個不同高度的圓都以灶火--天窗中心線為圓心,構成了不同層次空間位 置的同心圓組,使得蒙古包內部空間具有一種獨特的秩序和美感。在這個大范圍同心圓構成 影響下,蒙古包內部結構呈現多次層級同心圓組合,如天窗為2-3個同心圓;頂桿由頂端至末端不同層次的裝飾色彩也構成一系列同心圓;甚至圍壁上交叉點的皮繩也成為一種點狀的 水平虛線重復構成的同心圓組。
(3)自下而上的分層裝飾
蒙古包的圍壁網狀結構本身為平行四邊形網紋構成,其裝飾較為樸素,一般為木本色。 頂桿為向心式射線排列,裝飾性高于圍壁,頂桿經常在頂桿頭飾以裝飾圖案,中部裝飾圖案 結束處用指向天窗的”箭尾“裝飾,把頂桿分成了上端重裝飾區和下端輕裝飾區。加之頂桿 的向心排列,頂桿頭密度遠遠超過頂桿根密度,也加重了上部的裝飾力度。裝飾最為華麗的 是蒙古包的最高處-天窗,通常滿鋪底色,講究的蒙古包在這里才會出現描金的龍等高等 級裝飾紋樣,頂級的蒙古包天窗用浮雕裝飾,進一步強化了向心構圖裝飾理念。
(4)標志性結構裝飾元素
從結構形式來看,豢古包內部有三種標志性結構裝飾元素。一是最重要的核心元素-天窗,其造型為內外圈同心圓組成。二是向心排列的頂桿,宏觀上它以近似平行的直線排列 指向天窗。三是網格結構的圍壁,它一般用在最下面。據蒙古族古老的傳說,蒙古包的天窗 代表太陽,頂桿是四射的陽光,圍壁是廣闊草原的丘陵。由此可見,蒙古包的三種主要標志 性結構元素都有其明確的傳統使用位置。